苏慧廉在19世纪90年代坐“轿子”旅行
19世纪下半叶,卫理公会对浙江省的福音工作也发挥了关键作用。卫理公会宣教团队的负责人是来自英格兰的杰出学者苏慧廉。
苏慧廉本来是从事法律职业的,但神要他到宣教禾场服事的清晰呼召打断了他的计划。他撇下自己的个人目标,决心追随基督,不管耶稣要他去哪里。
苏慧廉1882年抵达温州后,成就了卓越的基督教事业。他做了许多事情,包括把新约圣经翻译成温州话,他居住在这座城市的26年间,建立了一所医院,一所培训学院,几所学校和200个传道站。他在中国的职业生涯中,也挑战了一些教会传统,揭露它们不符合圣经的地方,包括给婴孩施洗。他教导信徒把婴儿献给基督,但只给那些表现出悔改果子并对真理有坚实把握的成年信徒施洗。
1884年10月,即苏慧廉开展事工两年之后,因为中法战争,温州爆发了一场排外暴乱。在教会周六早上的祷告会上,教堂遭到袭击和纵火。虽然苏慧廉和其他信徒保住了性命,但他们在温州市的工作遭遇挫折,直到新教堂建成后,才慢慢恢复过来。
暴乱期间,苏慧廉与露茜订了婚,当时露茜还在英格兰。得知浙江省的危险事态后,她完全不为这个消息所动,几周之后,她就坐船来中国。苏慧廉和露茜于1884年12月在上海完婚,婚后,他们一起事奉主耶稣基督,他们的结合长久而果实累累。
露茜证明了自己是神手中一个富有恩赐的器皿,她为温州的事工做出了巨大贡献。每个星期四早上,她会带领一个为妇女和女孩开设的查经班,参加的人大大地被神的灵感动,不久之后,每周都有几十人带着他们的亲朋好友来参加查经聚会。
温州市的周四查经班
由于智力超群,苏慧廉在1911年成为山西大学堂的校长,他后来回到英国,成为牛津大学的汉学教授。他是少数有能力将伟大的学术头脑与简单、实际的生活结合起来的人之一。他的许多著作都涉及非常实际的主题。有一次他告诫他的宣教士同伴,当他们热情地向中国广大民众传福音时,切不可抛弃常识。
有一次苏慧廉分享了一个幽默而真实的故事,讲述当地居民如何看待他们中间的宣教士的生活:
“四面八方都有眼睛盯着,外国人无论表现出什么样的怪癖,都会被人贴上标签。有一个人因为有拖沓的习惯,被人称为‘爱拖沓’;另一个人因为言行粗鲁,被人称为‘萝卜头’,另外三个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人,分别被称为‘天天洗澡的人’、‘每周洗一次澡的人’和‘从不洗澡的人’。”